2006/09/10

去日本爬山去【熊野古道-大雲取越(下)】


登山口就在鄉間小馬路的右手邊,一入登山口迎面而來的是直達天際的人造杉樹林,把大部份的陽光遮住,偶爾會有光線從樹林縫隙偷偷灑下,讓林子裡感到特別涼爽;步道很寬敞,是由大石子一塊塊砌成,石子上佈滿了各種濕潤的青苔,看起來就像是一條可以延伸到天際的綠色地毯,路有點滑,但不會因為路滑而改變原來古道的原貌,這讓我一開始步入整片人造林時感到特別欣慰的地方。

步道一路往上,不陡不緩,讓帶有寒氣的三月季節裡,行走起來感到溫暖,一路上升500m到了此行最高點越前?(800m)約早上8點半(步行約5公里),看來我們還走得滿快的,大大降低了走不動的顧慮。突然在前方地上看到某動物遺留下來的排遺,拿出硬幣當比例尺照張相,在用樹枝剝開,瞧瞧不知名的動物吃了什麼,「吃素的!吃素的!」「不會是人的吧?」「人不會這麼小」「這裡有什麼動物呀」「我怎麼知道」…,大家七嘴八舌猜猜看是什麼動物呀!最後結論還是沒有答案。在台灣的壞習慣也一起帶到日本,真是所謂的怪胎三姐妹。

到了地藏茶屋也出了森林,步道接上了公路,被公路切成兩半,己經習慣森林裡的光線,公路上滿滿的陽光,讓我們一時睜不開眼;路旁有間小小木製的大雲取越地藏廟,其右側有一間提供遊客休息的地藏茶屋,一入內滿滿的木質香,裡面設備還真齊全,有間上鎖的休息室、提供遊客煮食用的廚房、屋內的中間還有暖身用暖爐,重點是,乾淨且設備皆可用,在這種公路旁是否需要如此完善的設備?這才叫日本吧!才早上9點多,肚子有點餓,就在此休息,並且把老太太做的美味飯團吃光,真是「大滿足」。

越過馬路,過小溪又再次進入森林裡,但此段的景觀與前段大不相同,路徑變小,樹林較疏散,少了濕氣,少了步道上的綠色生命,主觀的覺得森林應該充滿生命力及生氣,青苔、植物、昆蟲、生物…都在密林下受到保護,孕育出豐富的多樣的生命啊!當你步入原森林,呼吸的節奏、心跳的速度、皮膚所感受的濕度都會有所不同,就連微小細膩的生命力都將會放大,那種衝擊、感動是深深的植入人心。而我們正步入伐木林,已被砍下的樹木,整齊的橫躺在林子裡,雖然它本是人造林,但還是不免感到哀傷。


近中午抵達一個高點「舟見?」,站在開闊處可見遠山及被陽光燒成發白的太平洋,旁邊有一現代搭建的涼亭及一個被雜草掩蓋而看不出所以然的「船見茶屋遺跡」,在此小休,望著遠山,再低頭看看山頭標示牌,認認山頭?日文看不懂,台灣的山頭能指名道姓的也沒幾個,還是作罷。名字本是人們叫出來的,萬物之初誰有名字呢?但似乎在人類的世界中,有名字才有意義,才代表存在?身為人類也不得不否認於此。
之後開始漸漸的遇到路人,表示步道即將至終點,也要回到人群之中。約下午一點走下石階,到了我們的終點「熊野那智大社」及「那智山青岸渡寺」,這兩個寺廟皆列為世界遺產及重要文化財;「熊野那智大社」共分為八棟,為瀧宮、証誠殿、中御前、西御前、若宮、八社殿、御縣彥社、鈴門端垣。橘紅色的建築讓人不得不注意,但卻讓我懷疑這個跟本不像是文化遺產,更不像是1854年建立的。相反的,那智山青岸渡寺,斑駁老舊的痕跡確確實實的刻劃在門板、木樑、屋頂…是經過時光的洗練。但經過我姐告知,熊野那智大社真的本來就是這種鮮明的橘紅色,果然是我誤會大了,還是我姐有事前有做功課,才化解我的懷疑,但我還是比較喜歡老舊樸實的建築物。

逛完此區,坐公車下山到那智駛,也真正結束了熊野古道之行。在回程之中,看著車窗外一幕幕落在後面的閃動光影,就像是歲月般快速的流動,不能倒轉不能重來,總是在回首時才會發現此時此刻的記憶,都會變成撫慰人心的回憶吧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