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/10/28

「野生蘭」筆記

暨上次「天南星科」精采講座之後,我怎麼會捨得錯過第二場10/27的「鍾愛野生蘭」。由林業試驗所的鍾絲文先生介紹台灣野生蘭。

台灣的野生蘭種類約330種,就佔全世界的1/7,也在台灣維管束植物(註1)當中約佔了其中的1/10,表示蘭科(註2)的族群非常的廣大。但這跟平常人的印象可能不太一樣,最常看到蘭花總是在各大花市之中,在野外似乎很少見其蘭花的蹤影;因為蘭花生長的位置,大多在樹上、林叢內,如果沒有開花,其身影隱藏在茫茫綠海之中,實在很難發現。


奇萊喜普鞋蘭-袋唇蘭屬(Hylophila)

從高海拔的「南湖雛蘭」、「粉蝶蘭」、「喜普鞋蘭」等,中海沷的「香蘭」、「一葉蘭」、「紅斑蘭」、「金線蓮」等,到低海拔「綬草」、「禾草芋蘭」等等,從平地到高山都可見蘭科植物,而高海拔蘭科大多是地生蘭、中海拔蘭科最豐富,也是特有種類較多的環境;老師只挑選部份的蘭科植物依棲地環境從高海拔介紹到低海拔,眾多的照片一張張在黑暗教室裡輪轉著,種類太多、名字太難記、但株株都令人迷戀,讓我有點無法招架。老師說,蘭科的名字很好記,大都是以形色以地名命名,如「南湖雙葉蘭」顧名思意,就是有兩片葉子然後在南湖發現;至於「大山雙葉蘭」因為也在南湖發現,但南湖雙葉蘭的名字已經被取走了,所以只好取南湖大山的「大山」並命為「大山雙葉蘭」,而「一莖九華」就是一支莖上有九朵花.....然後突然投影片上出現「王建民蘭」的名稱,讓全場哄堂大笑,因為這是他發現的蘭科,但還未確認是否為新種,就先把取名為「王建民蘭」。雖然老師總是以開玩笑的口吻介紹他所鍾愛的蘭科,但依然可以深深能感受到對於蘭科的熱情、認真及執著,這是我看到似乎每個研究者,不管是研究植物、動物、天文、文學、攝影....等等都擁有的特質;能心有所屬,是件幸福的事。

「綬草」不知道你是否在公園、路旁看過呢?開著粉紅色的小花盤繞在綠色莖脈,所以有人又叫它為「盤龍草」,這種生長在「都市」環境的植物族群越來越少了,而「都市」的地貌變化的速度快到足以讓一個多個群族消失;老師說這些蘭科都有「潛力成為稀有植物」,多麼令人心痛的玩笑,雖然玩笑卻是事實。

除了環境的影響之外,「盜採」是另一個嚴重的問題,曾經有人在花市發現蘭科「新種」,也有曾在山上發現許多形色較不佳的野生蘭花慘遭遺棄,較好的蘭花則帶下山販賣...這個讓我想起我看過一部電影「蘭花賊(Adaptation)」,一位作家受遊去採訪一個對蘭花狂熱的人,在佛羅里達受保護的法喀哈契林帶內盜採稀有蘭花,然後再進行培育的蘭花賊,在這兩個人之間發展的故事及夾雜了人心的種種。雖然此片不是描述單純的「盜採蘭花」故事,裡面有段話我的印象深刻,完整的句子我不記得了,大概意思是說「若我不帶回去培育,將來它依然會消失」蘭花賊對採訪的作者說;片中的蘭花賊總是遊走在道德邊緣,說一些似是而非的話,看似很有道理卻是基楚薄弱。就像是販賣稀有植物的人或購買的人一樣,很驕傲的展現「成果」,也許都是出自「虛榮」吧!人心的複雜程度,難以理解,也無法評論什麼。

當越美的花出現在投影片上,大家都會驚豔一聲,人的直覺反應正巧與盜採成正比,越美的花則越多人盜採,數量也就越少,還真是紅顏多薄命。

最後老師以「不要在花市上買野生蘭,不要在花市上發表新種」為結語。上一場天南星的講師王震哲老師則補充「好險沒有人要天南星...」結束了這場精采的演講。
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註1:維管束植物:植物體內藉著有效的運輸方式,將根部所吸收的水供給葉作為光合作用的原料,葉內製造的養分必須供給根、莖等部分利用,同時運輸各部細胞產生的廢物。這些有效的運輸組織就是維管束。蕨類和種子植物具有該項特徵,所以又合稱為維管束植物。
註2:截錄於「維基百科蘭花(蘭科植物),亦叫胡姬花,是開花植物門(被子植物門)中最大、最具多樣性的科,約有超過800個屬和25,000個種(一些資料列出超過30,000個種),和另外100,000餘個園藝家培養的交配種和變種。英國皇家植物園的「世界蘭花對照表」列出了約24,000個公認的種名,每年還會增加約800個新種。蘭科植物的種類比包括硬骨魚綱的所有脊椎動物還要多。蘭花由於植物區系的複雜性,與授粉者的互動,以及與菌根的共生,被一些人認為是植物演化的頂點。
蘭科植物主要分佈於亞洲、中美洲及南美洲,常見的品種有嘉德麗雅蘭、蕙蘭、石斛蘭、文心蘭、拖鞋蘭、蝴蝶蘭與萬
代蘭等。

2 則留言:

SiMeR 提到...

又上了一課喔…還不錯呢~~
不過為什麼會有時間畫圖呢?

阿智 提到...

To Simer

上課記起來~草圖隨便畫畫,晚上回家再重新畫嘍!!免得一下子就會忘光光。